(代码:090300)
一、学科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土壤学教研组,先后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和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51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其中入选国家专项人才计划教授2人,浙江省专项人才计划入选者等省级人才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共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近2400 m2,仪器设备总值超5500万元。经过多年建设,学科在全国农林土壤与环境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主要有土壤生物与生态功能调控、农业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土壤污染修复与农产品安全和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等4个稳定研究方向。近五年,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6项,到位科研经费1.1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教学、科研及农业资源利用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科学素养、端正的科学态度、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某一分支领域对最新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有较深入了解,能熟练地掌握土壤调查、土壤分析、植物营养诊断的基本技能及先进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应用计算机技术、遥感等技术分析和解决土地利用及农业资源管理问题,熟练地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能胜任中、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技术推广与农业发展项目管理,以及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开发保护、信息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土壤学:重点围绕土壤碳氮循环、微生物群落演变及调控等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碳氮转化、土壤质量因子的相互关系,建立基于生物学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研发经济林、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的关键修复技术,可为浙江省土壤质量提升和生态功能维持提供支撑。
2.植物营养学:重点围绕植物营养特性及其与水、肥的耦合生理响应机制,开展农产品安全调控、土壤环境修复等研究领域,构建科学施肥体系和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体系,研发土壤-植物调理技术,为浙江省农林业生产、清洁土壤行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3.农业环境保护:重点围绕林地面源污染控制、污染物转化的地球化学过程、森林土壤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研究;研发农林生态系统面源污染物再利用与养分需求耦合重大关键技术,构建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稳产高产-生态系统健康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为农林业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技术支撑。
4.土地资源学:重点围绕土地资源信息化管控、土地利用分类变化监测及规划利用,构建林产区地-空耦合空间分析技术方法,重点研究农林地土壤变量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规律,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研建农林土地资源数据库技术,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学制内不能完成学习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含部分实践环节)一般为2个学期,提前毕业的研究生可适当缩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从事学术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课程按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要求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3门本科主干课程,要求考试通过,但不计学分。选修课(即非学位课)由导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础、特长共同商定。
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
类别 |
代码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
开课 学院* |
备注 |
学位课 |
MK10201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考试 |
马克思学院 |
|
WF1203 |
研究生综合英语 |
32 |
2 |
1 |
考试 |
文法学院 |
|
WF1204 |
研究生学术英语 |
16 |
1 |
2 |
考试 |
文法学院 |
|
HZ10404 |
专业必修课 |
农业资源环境进展 |
32 |
2 |
2 |
考查 |
环资学院 |
|
HZ10405 |
环境信息技术与统计 |
48 |
3 |
1 |
考试 |
环资学院 |
|
HZ10406 |
高级环境化学 |
32 |
2 |
1 |
考试 |
环资学院 |
|
HZ10407 |
专业选修课 |
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
32 |
2 |
2 |
考试 |
环资学院 |
土壤学及植物营养学方向 |
HZ10408 |
高级植物营养学 |
32 |
2 |
2 |
考试 |
环资学院 |
HZ10409 |
土地资源学 |
32 |
2 |
2 |
考试 |
环资学院 |
土地资源学方向 |
HZ20504 |
土地利用规划 |
32 |
2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HZ20508 |
高级环境微生物学 |
32 |
2 |
2 |
考试 |
环资学院 |
农业环境保护方向 |
HZ20507 |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
32 |
2 |
1 |
考试 |
环资学院 |
非学位课 |
MK20201 |
公共选修课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16 |
1 |
2 |
考试 |
马克思学院 |
必选 |
TJ2301 |
公共选修课 |
研究生体育课 |
16 |
1 |
2 |
考查 |
体军部 |
至少1门 |
HZ20532 |
外文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 |
16 |
1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HZ20530 |
专业选修课 |
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题 |
32 |
2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一级学位点共性 |
HZ20402 |
专业外语 |
32 |
2 |
2 |
考查 |
环资学院 |
HC1407 |
高级仪器分析 |
32 |
2 |
1 |
考查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方向任选1门 |
NX20532 |
生物信息学 |
32 |
2 |
1 |
考查 |
农学院 |
HZ20534 |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
32 |
2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HZ20525 |
微量元素与健康 |
32 |
2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 |
HZ20526 |
农业环境保护导论 |
32 |
2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农业环境保护方向 |
HZ20533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
32 |
2 |
1 |
考查 |
环资学院 |
LX20513 |
多元统计分析 |
32 |
2 |
1 |
考试 |
数计学院 |
土地资源学方向 |
补修课 |
C1402116 |
专业选修课 |
土壤学E(双语) |
48 |
0 |
2 |
考试 |
环资学院 |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及土地资源学方向 |
C1402016 |
植物营养学(双语) |
56 |
0 |
1 |
考试 |
环资学院 |
C1402139 |
土壤农化分析I |
80 |
0 |
2 |
考试 |
环资学院 |
土壤学及植物营养学方向 |
C1504005 |
环境监测 |
40 |
0 |
2 |
考查 |
环资学院 |
农业环境保护方向 |
E1521001 |
环境工程制图与CAD(A) |
56 |
0 |
1 |
考试 |
环资学院 |
C1404034 |
地质与地貌学 |
56 |
0 |
1 |
考试 |
环资学院 |
土地 资源学方向 |
必修环节 |
HZ30605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
不计学分 |
3 |
|
|
|
HZ30606 |
中期考核 |
|
不计学分 |
4 |
|
|
|
HZ30601 |
学术活动(不少于5场) |
|
1 |
1-5 |
|
|
|
HZ30602 |
实践活动(不少于2周) |
|
1 |
2-4 |
|
|
|
注:1.开课学院用简称,详见研究生课程编码规则。
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9、10月份完成。在进行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就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写出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2)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中文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篇、外文文献阅读量不少于20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进度安排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及经费概算等方面也要做说明。
(3)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专业5位及以上的专家小组会上进行论证,确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以及要求修改的意见。首次开题实行末位淘汰制,淘汰比例不低于5%。如开题报告无法通过,三个月内须修改补充后重新开题。连续3次未通过者,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取消学籍,终止培养。在通过开题论证的基础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学位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七、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实践环节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术学位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不少于12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的实践活动,并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由学科组织实践考核,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合格后获得1学分。实践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①助教工作。研究生辅助参加本科生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讲授部分课程、批改作业、组织课堂讨论、辅导、答疑、指导实验等,以及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②助研工作。根据学科专业和指导教师承担科研项目的情况,研究生提前参与本学科专业和导师的研究课题或独立从事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选择的研究工作;
③助管工作。根据学科和指导教师的工作需要,协助导师管理实验室运行和日常事务、科研项目执行等,及在学科或学院有重大会议活动时参与会议服务等。
④生产实践锻炼。参加生产单位的各项生产活动,或参加田间试验布置或完成实验过程所需要的一系列劳动;
⑤实践调研或技术服务。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开展短期社会实践、技术服务等活动。
(2)学术交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5次;至少主讲一次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报告。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导师带领和组织下,至少到校外参加1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每次学术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活动总结,在学位申请资格审查前,由学科或导师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计1学分。
八、中期考核基本要求
(1)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6月份进行,学院负责成立本单位各学位点中期考核小组,由学位点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学院党委组织安排政治思想品德考核。
(2)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包括课程修读、外语水平、查阅文献与综合分析能力、立题或专题报告水平、实验操作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发表论文情况等)和健康状况。
(3)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考核成绩优秀者可列入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和获得有关奖学金的候选人;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并须在半年内参加二次考核,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二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考核小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考核小组应向学院领导报告,经学院领导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核,终止培养。
九、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①学位论文须结构合理、逻辑恰当,兼具完整性、系统性和学术性。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声明、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英文3-5个)、引言、正文(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等部分。
②学位论文要求语言凝练、章节分明、编排规范,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③论文引用合理,注释规范,具体格式参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质量要求
①论文应该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选择对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论文研究内容,尽量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具有科学或技术创新性。
②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应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采用合适的统计软件或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用于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2个学期。
③学位论文应体现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在本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体上应做到思路清晰,理论正确,逻辑合理;论据引用要正确,数据要翔实,文献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论证及结果要合理,论点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④论文查重检测重复率要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
2、学位论文预答辩
(1)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在第6个学期的3月底前完成。
(2)硕士研究生应汇报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
(3)学位论文预答辩由专家小组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给出最终评价结果。如果未通过预答辩,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环节。
3、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时间。学位论文送审时间一般在第6学期4月份,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6学期5月底或6月初进行。
(2)答辩资格申请。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在修改完善后,方可进入论文送审环节。研究生向学院和研究生院提出答辩资格申请。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取消该次论文送审资格和论文答辩申请资格。
(3)论文答辩。通过答辩资格审查的学位论文,按规定进行专家评审。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审者,按专家合理意见修改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未能通过专家评审者,延期答辩。由5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答辩委员,其中应有来自外单位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经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方为答辩通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还应根据评审和答辩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形成正式学位论文。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培养环节要求及毕业论文,可申请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需达到的要求按照《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修订)》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1)外语要求
按照《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修订)》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科研成果要求
在提交学位申请前,以浙江农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以下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之一:
①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最新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及以上发表不少于1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学术论文(含已接受的待刊论文)。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且内容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申请学位时可视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仅限排名前二的学生)。
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二等奖及以上(有效排名),或者省部级科研奖三等奖(排名前5)。
③获国家或省审(认)定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兽药(排名前3位)。
④制定国家标准(排名前2位)或地(区)市级以上(行业)标准(排名前2位),或获国家发明专利、新品种权等(排名前2位)。
⑤拟毕业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未能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但可以提供SCI等刊源的高水平论文投稿稿件,经学院、学校组织专家组认定,认为其论文已达到上述期刊的论文水平标准,且由研究生及导师本人承诺,该论文可在研究生毕业一年内录用,可视同已发表论文。如出现承诺无法兑现的情况,该导师所带研究生不再允许申请论文认定。
附表:
一、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意见:
应出席______名委员,实到______委员,其中同意通过人才培养方案______人,不同意______人,弃权______人。
学院学位委员会(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