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为寻找并学习绿色生态共富的典型经验,7月12日,在院党委副书记冉琰、院心理辅导站站长李婷以及院团委书记徐彦的带领下,浙江农林大学9479威尼斯人、碳中和学院红色GIS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对该村的生态共富之路进行学习与调研。
实践团成员先后前往指南村乡村振兴中心和文化礼堂,通过村委朱红平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指南村的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践。指南村位于临安太湖源头的南苕溪之滨,海拔约508米,历史悠久,地少水缺,村居山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指南人民秉持自力更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向荒山要粮,向旱地蓄水,让穷山变富山,在1970年左右第一次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粮上交。正是七十年代指南村人民的艰苦奋斗,为村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自2010年以来,为谋求进一步发展,指南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党员代表的带领下,推动农耕到农旅的产业转型,发展农家乐,现有农家乐99家,其中民宿41家,同时指南村积极开发各项旅游项目,并结合地域特色推动地方品牌创新发展。2022年,共接待游客64.4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8万元,成为了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重要窗口,并于2020年获评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和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朱红平还带实践团参观了指南村的“七古”特色:古姓、古宅、古树、古井、古塘、古墓、古道。作为一座千年古村落,“七古”共同见证了指南村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着万千游客。
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游客与群众对“生态共富”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调研发现,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来促进绿色共富,积极探索特色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团成员认为,指南村的生态共富之路是浙江省“千万工程”的典型案例,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作为农林学子要学好专业知识,走进乡村田野,助力提高群众“绿色生活,创新造富”意识,践行“两山”理念,建设山水秀、百姓富、生态美的未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