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查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与调查更新,更好地保林护林,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21年7月21日,由汤孟平老师带领的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与调查更新”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再次来到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对100*100m的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样地开展更进一步的外业调研测量实践活动。
有了前三天的经验之后,实践团成员的外业调研测量实践活动逐渐步入正轨。为追赶进度,部分小组的成员提前上山进行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分工明确,分为测树1组、测树2组、测坐标3组和测坐标4组。每个组的成员也各司其职,部分成员负责测量数据,部分成员负责记录数据,调研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测树组的实践团成员利用激光测高仪等先进仪器测量所有树木的树高,利用钢卷尺测量胸径、地径,利用“形色”APP判断所有树木的品种。与此同时,测树组的实践团成员利用红色油漆在胸径大于5cm的新树距离地面1.3m的位置绘制了标记,利用4.5cm的钉子和带有标号的塑料纸为树木标上了序号。对于标记不清晰的老树,实践团的成员重新涂油漆、固定标号。
测坐标组的实践团成员利用全站仪和棱镜等先进设备进行新树的坐标测量。实践团成员首先根据两颗已知树的坐标得出全站仪所在位置的坐标,再利用一颗已知树的坐标作为后视点坐标,就可以对新树的坐标进行测量。
虽然条件比较艰苦,样地的地形比较复杂,山上的带刺植物很容易刮伤手指,但汤孟平老师与实践团的成员们依旧排除万难,如期完成了测量任务。
整个100*100m的样地共分为100格10m*10m的网格,实践团成员遵循“在不影响天目山动植物生长的条件下进行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与更新调查的外业调查测量”的原则,贯彻“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的精神,经过四天的测量,共完成了20格样地的所有树木数据的测量。一天的测量结束后,汤孟平老师指出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实践团成员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第二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准备。
青春的身影在天目山的森林间穿梭,汗水洒在林间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展现了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相信在汤孟平老师的带领下,“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与调查更新”暑假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一定能如期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