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杭州市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2020年7月4日,浙江农林大学垃圾分类调查小组实践团成员进行了更深入的调研。
据悉,目前杭州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超过一万吨。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等工作,《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不同类型的垃圾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可回收物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厨房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则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垃圾分类调查小组通过实践调研发现,人民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行为存在着矛盾,即往往知道分类的多、参与分类的少,认同分类的多、做好分类的少,从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鸿沟。而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活动;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大手带小手、家校联合”教育模式;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开展宣传等。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扣“提升分类质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能力建设”,扎实推动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不断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初步探索出垃圾分类“杭州模式”。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系统工程、文明工程、基石工程,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能长久等待。实践团成员通过分析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提出垃圾分类必须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简便易行;必须党建引领、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必须持之以恒、重在行动、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