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生态调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0日到临安区泥川村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泥川村环境生态现状进行了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与村民进行亲切交流,了解村民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与绿色农产品使用的情况,并细心地为有阅读障碍的村民讲解调查问卷的内容与具体含义。问卷调查后,实践团拜访了村书记郑校林。郑校林书记向实践团介绍了泥川村垃圾分类现况和制度建设相关情况。村里垃圾分类的模式大致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平日里村民会自觉分离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在每月15日和30日,村中会有固定人员对其回收,并赋予村民相当的津贴。而生活垃圾则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可堆肥垃圾每天会被收集起来,集中运往村外堆肥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最终垃圾处理成本,还可辅助农业生产。
根据调研,实践团发现,垃圾分类已成为了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村民们对垃圾分类十分支持,充分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同时,泥川村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值得推广、借鉴。实践团提议,垃圾分类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共筑绿色中国梦。